当前位置: 首页 >> 魅力南华 >> 青年发声 >> 正文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2019-12-04 语言文学学院翻译1802班 彭慧君   点击:

我每想你一次,天空便落下一粒沙,从此便形成了撒哈拉。——三毛

 

作者简介:三毛是我们所熟知的台湾女作家、旅行家,她特立独行,对生活充满热爱,也是很多读者崇拜仰慕的奇女子。

 

中学时代我对三毛就有所耳闻,之后再看白落梅写她的传记,渐渐也有了一个初步印象。我尽管向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尽管在书中三毛说孤烟并不直)的苍凉壮阔的景象,但却从未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环境恶劣的沙漠。直到我读到《撒哈拉的故事》,才发现,原来还有这般勇气可嘉的女子傲然于世,敢于向撒哈拉前进啊!读完这本书,我感慨良多,收获颇丰。其中最使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撒哈拉的风土人情和三毛与荷西的坚贞爱情,下面我具体从这两方面进行说明:

 

芳邻——沙哈拉威人

住在撒哈拉沙漠的沙哈拉威人分两种,一种是扎根在沙漠中心地带的贫苦人,另一种是聚集在小镇上的有钱人(尽管他们看上去肮脏邋遢)。三毛住在小镇上,原以为和有钱人做邻居有种种好处,事实却并非如此。沙哈拉威人很少受教育,没有文明社会的伦理道德概念。看到三毛家各种东西都觉得新奇,于是便经常上门借,从日常生活用品甚至到钱,有次竟然要求把死去的骆驼放进三毛家中如鞋盒大小的电冰箱里。

 

再谈到他们的婚嫁习俗,沙哈拉威的青年女子皮肤往往是淡色的,脸孔长得都很好看,平日在族人面前一定要蒙上脸。但如同古代封建社会的中国一样,她们很小的年纪,便会被迫结婚生子。其中有个三毛熟识的姑娘,叫姑卡,才十岁左右就被父亲指配了人家。新娘结婚前一日照例要离家,结婚当天再由新郎接回来。当晚男人们齐坐在屋子里唱歌,女人们不准入内,直到凌晨,新郎走进新娘的房间,强硬地夺取了她的贞操,随后拿着染了血迹的白布出来示众。

 

了解到这些似乎让人难以接受的风俗习惯后,我起初和当时的三毛一样充满愤懑。但后来慢慢想通了,我们虽同处一个时代,却是不同社会,之间隔了万丈鸿沟,相互不能理解也在情理之中。

 

天涯海角的爱情

荷西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任何三毛所做的事,别人看来觉得是疯狂的行为,在他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的。当三毛坚持要去撒哈拉沙漠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航海旅行的计划,不声不响地申请了去非洲工作的机会,甚至比三毛早两个月到达那里,只为追随他那自由倔强的爱人。

 

后来,他们的确在撒哈拉沙漠定居了,还打造了一个人人羡慕的温馨小屋。荷西整日奔忙在磷矿工地和家的往返途中,竭尽所能给三毛一个舒适的生活;而三毛也渐渐在沙漠中寻找到真正的自我,为爱人洗手做羹汤、打理小家、同时拿起纸笔记录起他们的生活琐事……

 

即使后来荷西不幸潜水遇难,三毛也不曾放弃对他的爱,在西班牙处理妥当他的后事,打理墓地,整日在墓碑前哭诉。回到台湾后,她选择了自缢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我想,也是为了去到另一个世界和荷西相守吧。

 

合上书本,有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共鸣: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我的解释里,就是精神的文明。多少人渴望着这种生活,但又有多少人能像三毛这样真正做到身体和心灵上的流浪。我敬佩她的胆识和才华,也希望她的作品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人得到启迪。

(责任编辑:刘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