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魅力南华 >> 青年发声 >> 正文
用苦难点亮生命之光——读《活着》有感
2019-12-04 语言文学学院日语1801班滕湘琦   点击:

《太平广记》有言: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每个人生来都是孤独的,守着小小的一方心田独自在世海中浮沉,享乐与倾覆往往只在一念之间。社会是公平的,平等地给予每个人生存的空间;但是社会又是跋扈的,自作主张地给人类划分了阶级。从古至今,尊卑、地位、等级、秩序,无一不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大人物尚可坐在金字塔顶端俯视社会;而越是小人物,结局往往越是悲惨。

 

余华的《活着》便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旧社会下的农民福贵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一生。他年轻时是地主的儿子,家里有房有田,还有一位出身大家性格温顺的妻子。在外赌博喝酒逛戏院,日子过得好不快活。可是从他败家之后的第一步起,福贵似乎就掉入了命运的魔窟。主人公后半生的展开是全书的高潮,也是旧时贫困农民生活的缩影。他的身上,承载了太多时代痛苦的记忆。去给母亲请郎中时被抓了壮丁,后来又经历三反五反,大跃进时期的穷困难捱。父母妻子、一双儿女相继去世,唯一的孙子也意外送命。到最后,待浑浊的云雾散尽之时,一切宛如大梦一场,空余福贵孑然一人。

 

在死亡这样庞大的力量面前,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在故事的结尾,看淡了生死的福贵却用“粗哑但令人感动的嗓音”唱着歌谣,与老牛一同度过平淡的生活。往日的伤痛已随时间埋藏在记忆深处,福贵坚强的走过来了,但结尾处当他再次一个个数出这些名字的时候,悲情却难以抑制地涌上每个读者的心头。不幸和苦难虽是整个小说的基调,但正是因为在那样宛如强风吹拂般的苦难接连不断地袭向人的生命之程时,才更让人体会到坚韧的力量与真情的可贵。

 

《活着》这部作品,用从容的语言诉说了一种平淡的生活。这种平淡,不是在冗杂而繁复的日子里消磨时光,而是抛开异想天开的一步登天,用一颗平常心去经营生活,体味纯真。作为文学作品,《活着》体现了余华深厚的语言功底与对文字熟练的掌控能力。每一个人物的塑造都极其鲜明,生生令每一个读者都无法避免地一同体会了一番各个人物刻骨铭心的苦痛;文中多出富有民间特色的细节更是让作品熠熠生辉。而作为一部代表时代的经典,《活着》的伟大之处便在于用平凡的文字揭示了生命的真谛,用简单的话语狠狠叩击了人们心底最柔软而敏感的角落。

 

读完《活着》的那一刻,恰逢傍晚时分,落日与地平线正依依不舍地告别,暧昧的茜色光线洒满大地,眼前的景物也逐渐变得迷蒙。但我的思绪仍停留在那片黄土地上,恍惚间,我又看见了那个吆喝着牵着牛步履蹒跚的老人。福贵拿着一杆烟,嘴里飘出丝缕烟雾;老牛似是倦了,迎着傍晚的微风缓慢地踱着步子。夕阳扫过略有雾气的黄土地,两个瘦削的影子在地上拖得老长,延伸着,逐渐和地平线融合在了一起。

 

轻轻摩挲着封面,我不敢猛然把书合上,生怕摧毁了那最后一抹生的亮色。此刻,扉页的“活着”如同鲜活有力的血脉一般跳动着,恣意地张扬着生命的色彩。是啊,活着就是希望,希望就是活着的力量。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一切苦难只是人生之旅中一个小小的插曲,是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的希望之光。风雨之后的彩虹更加绚烂,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人世间最华美的乐章!

 

余华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作为那个时代的主角,福贵所代表的一代人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无法喘息。即使面对着悲惨的命运,也只能勉强地活下去,努力地活下去。而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享受着社会给我们带来的,专属于这个时代的福利与安逸。唯有怀揣着对先辈们艰难历程的追思,不忘苦难,方能用自己的力量开拓出充满希望的未来,以苦难点亮生命之光!

(责任编辑:刘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