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魅力南华 >> 青年发声 >> 正文
《相约星期二》读书心得
2019-04-05 文/朱仙媛   点击:

书的扉页是由余秋雨先生为《相约星期二》中文版作的序,他为序其名为:最后的课程。在序的末尾,余秋雨先生说到:“是的,他只是一位普通的教师,讲了一辈子的课,最后的一课有关人生。”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书的主人公,他叫莫里·施瓦茨,是一位社会学教授,写这本书的是他十六年前的一位学生,当今的记者、作家米奇·阿尔博姆,这位学生了解到老师身患绝症,匆匆赶来探望他,而老师则告诉他要给他上最后一门课,每星期一次,时间是每个星期二,于是这位学生每周二坐飞机飞行七百英里去病床前上课。学生将听课笔记整理了一下交付出版就有了这本书,这门课讲授了十四个星期,最后一堂是葬礼。

带着期待的心情,我阅读完了这本书,刚开始很担心此书会偶尔带着老人临死前对生活的抱怨以及不满,但老人豁达的心态以及幽默开明的话语洗刷了我的担忧,莫里老人说:“死亡是一种自然,人平常总觉得自己高于自然,其实只是自然的一部分罢了。”老人的境界让死亡也充满了韵味,他在最后的课程中强调了一次又一次: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爱是唯一理性的行为,相爱或者死亡,没有了爱,我们便成了这段翅膀的小鸟。莫里老人让我知道只要我们学会了同情心和责任感,这个世界就会美好很多,要将自己奉献给爱和社区,把自己奉献给能给予你目标和意义的创造。

也许会有人认为老人辞世前这样是受罪,诚然是的,但老人认为给予他人,能使他感到自己还活着,只有当他奉献出了时间,当他使那些悲伤的人又重露出了笑颜,他才感到他仍像以前一样健康。由此可知老人的健康心态不仅是因为心理调节,还因为他拥有一种更大的胸怀,他对这个世界的关爱大过了他对自身病痛的煎熬。

这堂莫里教授最后的课程不仅让他的学生受益终生,更让身为读者的我们获益不少,让我们学会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我们悠悠然然地面对整个社会。

(责任编辑:湛黄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