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晚,由何旭娟主持,光明日报驻湖南记者站原站长唐湘岳主讲的新闻写作报告会在红湘校区核能与核技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举行。南华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何旭娟、南华大学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刘文君出席会议,各学院、附属医院的宣传委员与通讯员代表;校记者团、新媒体工作室、广播电台、微视频中心、外宣队、学工部、团委、研工部的学生宣传队伍参加会议。

本次报告会的主题为:如何采写有思想有温度的校园新闻,唐湘岳记者就此作了一份精彩生动的报告。两个小时下来,各参会人员都感触颇深。
唐湘岳首先强调新闻稿一定要具有思想性。“没有思想就不会引起人们关注。”唐湘岳如是说。对此,他讲到“桃源一中食堂即课堂”的报道以供参考。他说:“如果你没有对这个事件进行思考,就不会写出这个稿子。”由此可见思考是思想性稿子最稳固的基础。同时他还列举了他之前和湖南女子大学的一群学生一起报道的有关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例子。在他的讲述里,他要求记者一定要先思考,要在出发采访之前便做到明确报道的对象以及相关项目信息。并且唐湘岳在发现学生的采访有问题时,立马提出重新采访。正是这种严格要求新闻稿的气魄成就了这篇报道的真正思想性。

除此之外,唐湘岳还提出新闻稿一定要有温度。“做新闻不只是当生活的旁观者。”唐湘岳如是说。他认为在新闻报道里要做参与者,直接地去帮助别人。在这里,他说到了他直接地帮助了两位学生的例子。“最坚强大学生”胡志鹏和“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的邹勇松。其中之一的胡志鹏家里四个活人,三口棺材。但他仍然坚持学习,坚持活下去。这种坚韧触动了唐湘岳,同时他还认为胡志鹏的案例具有巨大价值——胡志鹏是对其他非自然死亡学生的一个“活教材”。正是因为这种价值令唐湘岳写出一篇有温度的感动他人的报道。而另外一位邹勇松同学,他有着宁愿忍着病痛折磨也不愿影响工作的超强责任感。正是这种责任感动了唐湘岳,并且让他看到了报道的价值。他认为这是另一种值得报道的精神,这种精神同样奠定了他这篇报道的温度。“所以说,要写有温度的报道,能够直接地帮助别人,感动别人。”唐湘岳总结道。
最后,刘文君寄语学生记者要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上,做到像唐湘岳记者一样的忠诚执着朴实。
(责任编辑:刘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