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力南华 >> 团讯要闻 >> 正文
三下乡•思考
2010-07-20 王子洲   点击:


    一年一度的“三下乡”活动圆满结束了,但对于我们每一位服务队员来说,实践之路也许刚刚起步。回望我们的“三下乡”之路,也许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启迪。
    “三下乡”活动是大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平台。古人倡导“经世致用”思想,正是对“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的探讨。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首先应当做的便是“务当世之务”。
    所谓“务当世之务”便是我们要以学业为宗,将我们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解决社会问题、分析社会现象,需要立足本专业知识。只有在知识的纵深中有所建树,才能在广度上有所为,这也是当前“十字形”人才的培养要求。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当代大学生还需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意,其最佳途径便是走向社会,走向基层,在实践、学习中去考察基层的发展情况与发展动向,只有牢牢地把握基层,我们才能更清醒和深刻的认识国情、社情,从而找准自我定位,明确努力的方向,矢志进取,奋发有为,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
本次“三下乡”活动深入农村基层,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农村发展现状,譬如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发展走向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我们的专业知识,对“合作医疗”政策作出客观的评价,提出我们的建议和意见,有力地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其次,我们应当培养勇于担当的精神。很多大学生在象牙塔中易于迷失自我,好高骛远,找不准自己的定位。近年来大学生“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虽略有下降趋势,但这仍然是大学生毕业后的首选。大学生群体整体反映出来的浮躁、盲目现象日趋严重,害怕吃苦、乐于享受已成为部分大学生中普遍现象,很多人不愿意去条件艰苦的西部地区或者偏远山区就业,正是这一现象的具体体现。
为此,大学生更应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我们发现了一批长期奉献在基层的大学生村官,他们扎根基层,敢于克服农村较为落后的环境和条件,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为基层工作带来了强劲的动力和全新的发展思路,这便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第三、我们应当树立创新意识。树立创新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在“三下乡”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村子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村“两委”班子的创新意识,特别是在醴陵市孙家湾乡龙虎湾村考察的时候,我们发现村“两委”干部的思路新颖,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配合灵活的“引资方式”和“产业带动”,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激活地方经济的发展,全方位立体化包装以强化宣传,建立科学配套的村委管理制度,提升村民的综合素质,带动村两型社会的强劲发展。
    我们在学习期间,就应该勇于创新,不拘泥于墨守成规,不拘泥于既有模式,敢于突破传统体制,创立新的思维体系,力求谋发展有所建树,促改革彰显自身特色。
最后,我们应该注重社会调研,拓深拓广我们研究范围和眼界。“三下乡”活动能够帮助我们贴近基层,深入了解和实践,我们应当利用这一机会,开展广泛的社会调研活动,如对基层经济、文化、产业、公共医疗卫生情况等进行了解,也可以针对此进行详细调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提升我们的思辨、处事能力,提升我们大学生综合素质。
    总之,“三下乡”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始,能够培养和锻炼我们理论及实践水平,为我们更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