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力南华 >> 团讯要闻 >> 正文
余红星研究员学术报告会及核科学技术学院第十届科技文化节暨楚岳文化节核技分论坛闭幕式成功举行
2010-12-13 付颖   唐妍  石希瑜   点击:


    12月12日上午9时许,余红星研究员学术报告会及核科学技术学院第十届科技文化节暨楚岳文化节核技分论坛闭幕式在南华大学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出席此次学术报告会的有核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于涛、党委副书记秦洁老师,院辅导员蒋林老师。校学生会主席、副主席,校科协主席、副主席以及核科学技术学院团学会干部应邀为此次学术报告会的学生嘉宾。
    据悉,此次学术报告会的成功举行标志着为期两个月的第十届核科技文化节的圆满闭幕。同时,它也是南华大学第四届研究生楚岳节的内容之一。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所副所长余红星研究员的学术报告会在核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于涛的主持下,在庄严肃穆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核科学技术学院科协主席李妍同学总结发言,据悉,本届核科技文化节举办了科普知识竞赛、智力大赛、“变废为宝”等一系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激发他们对科技文化的热情。期间,核科学技术学院共举办八场关于核电的讲座,使得同学们更深入了解“核”文化,做好服务祖国建设的准备。之后,于涛老师评价本届核科技文化节为核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他希望这个活动不仅仅是两个月的活动,而是持续在大家今后生活中的活动。他的话语寄托着对同学们的无限期望。紧接着,余红星老师以他对楚岳节与核科技文化节的了解与认识展开了此次报告的主要内容。就中国总核电项目规划和发展而言,他指出,核电在中国乃至世界迎来了它的春天,并将在很长的时间内有一个显著的发展。为使同学们了解到核电的重要性,他引用俄罗斯总理的一句话说:目前唯一现实可行的能源就是核能。另外,他描述了中国核电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其中,重点为我们介绍由中国自主产权核电的演化过程。他认为,我国已基本实现从发展国内核电向国内国际核电并重的转换。同时,他结合切身感受,从历史与现状的角度对中国核电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此外,对我国中、小型堆的开发和利用,他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与我们共同分享。
    余红星研究员的报告引起了广大同学的兴趣。在本次学术报告会的问答环节中,师生互动愉快,共同畅游于科技的海洋。这不仅体现出老师的严谨认真,而且反应出学子们钻研探索的精神。
    在学术报告会接近尾声时,于涛书记向在座的各位学子提出殷切希望。他指出,如何让“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完全掌握在大学生自己手中,我们需要的是像钱学森那样的科学家。此外,他还结合当今时局的形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爱国主义如何得以体现最重要的还是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的能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他对每一个南华学子的期望。
    最后,在于涛书记的宣布声中,此次余红星研究员学术报告会及核科学技术学院第十届科技文化节暨楚岳文化节核技分论坛闭幕式圆满落幕。然而,这又是另一个起点。让我们扬起智慧和创新的风帆从这里起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