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就业创业风帆 圆青春激情梦想
共青团南华大学委员会就业创业
工作简报
第二期
主编:共青团南华大学委员会 2009年3月30日
校团委积极申请我校组织开展KAB创业教育项目
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严峻,为切实按照校党委、行政的统一部署做好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积极响应团中央把推进创业就业工作作为当前共青团工作重中之重的重要倡导和工作部署,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校团委目前正积极协同校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经管学院等部门,筹备开展我校大学生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以下简称KAB项目)相关工作,旨在提高我校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和意识,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切实为我校大学生做好创业指导服务工作。
我校成立KAB(中国)项目领导小组。
KAB项目领导组组长:罗成翼
组员:陈海利 刘泽华 谢四平 肖东生 刘萌芽
刘祥清 彭仲生 谢铷鸿
KAB项目工作组组长:谢铷鸿
副组长:刘萌芽
组 员:邹声凡 李 超 蔡栋梁 陈文波
黎赔肆
办公室设:团委办
办公室主任:谢铷鸿(兼)
扬就业创业风帆,成青春激情梦想
校团委积极开展就业创业专项“扬帆行动”
为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培养当代大学生立足校园,适应社会,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创业,根据上级团组织统一部署及实际需要,3月16日共青团南华大学委员会在全校范围内实施针对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的“扬帆行动”。
一、工作主题
扬就业创业风帆,成青春激情梦想
二、领导机构
为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校团委成立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罗成翼
副组长:谢四平 谢铷鸿
成 员:邹声凡 蔡栋梁 蒋儒义 各学院分团委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谢四平兼任。
三、工作内容
1、设立“扬帆讲坛”,加强就业创业观教育引导及培训。通过邀请职业指导专家、校友、企业家、创业典型等定期来校设坛开讲,分析当前就业创业形势,分享就业创业经验,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正确树立就业创业观,合理调整就业创业期望值。扬帆讲坛每月开讲1-2次。
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开展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的创业教育项目-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以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夯实大学生的创业基础,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2、筹措“扬帆基金”,支持创业项目。通过吸引大型企业资金及学校行政拨付经费,筹集10-20万元就业创业基金,鼓励、支持在校大学生结合自己专业知识,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科技创新、创业,尤其是重点支持一批有较好创业基础、创业前景、创业能力的项目能够顺利创业,以达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营造一种良好的创业氛围。
3、开展“扬帆服务”,积极提供就业创业信息。主动加强跟各用人单位的联系,积极寻求校外各人才招聘市场的用人信息,大力宣传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及团省委和湖南电信开通的118114信息台等信息资源,加大用人信息的整合与搜集。同时,加大调查研究力度,了解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的各种需求,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与支持。
4、建立“扬帆基地”,提供就业创业见习岗位。充分利用学校各类实践教学基地如:南华大学核能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等,加大与社会各类企业、开发区的联系;面向我校毕业生及高年级学生,建立5个以上的扬帆就业创业基地,并按团省委的要求,规范动作,统一挂牌。
5、倡树“扬帆典型”,发挥创业模范的先锋示范作用。配合上级团委“大学生创业之星”、“青年杰出企事业奖”等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创业方面的典型,营造创业光荣、创业成就梦想的良好创业氛围,让创业成为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成才动力。
选派老师参加KAB创业教育项目师资培训
3月20日校团委选派老师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KAB创业教育师资培训”。 这是下一步开展KAB创业教育重要的、基础的一项工作,经团委和经管学院推荐,选派刘萌芽、黄德忠两位老师参加。
我校举行2009届毕业生春季供需见面会
核、医类专业“寒潮”中就业市场稳定
本报讯 3月21日,我校在一教学楼举行了2009届毕业生春季供需见面会。近150家用人单位来到现场选拔人才,另有150多家单位发来需求信息,共计提供岗位4500多个。
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往年更为严峻,但是我校核、医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较为稳定。在金融危机形势下,毕业生并非无业可就,关键要转变观念,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在招聘会现场,记者了解到,金融危机对我校的核类、医类特色优势专业毕业生就业并没有造成大的影响。相反,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核电、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以及扩大内需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刺激了社会对核类、医类、建筑类人才的大量需求,尤其是一线核单位和基层医院人才需求较大。因此,核类、医类、建筑类举行了2009届毕业生春季供需见面会。近150家用人单位来到现场选拔人才,另有150多家单位发来需求信息,共计提供岗位4500多个。
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往年更为严峻,但是我校核、医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较为稳定。在金融危机形势下,毕业生并非无业可就,关键要转变观念,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在招聘会现场,记者了解到,金融危机对我校的核类、医类特色优势专业毕业生就业并没有造成大的影响。相反,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核电、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以及扩大内需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刺激了社会对核类、医类、建筑类人才的大量需求,尤其是一线核单位和基层医院人才需求较大。因此,核类、医类、建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较为稳定。
从用人单位需求计划来看,参加此次见面会的大多数单位并没有因为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大幅缩减计划,招聘职位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浮动不大。广州航海家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袁经理表示,虽然金融危机的确对公司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公司本着责任心与爱心,为优秀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采访中,不止一家用人单位提到,大学生就业切勿“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要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明确的定位,应有明确的目标,切忌盲目跟风。中国核工业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处处长方幼君说,大学生就业的前景总体上是乐观的,用人单位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机会,关键看大学生以怎样的心态面对,以怎样的方式去争取。他建议毕业生眼光朝下,从基层干起,从初级岗位做起,要相信基层也可有大作为。
副校长罗成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强调,虽然金融危机对我校的就业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我校是一所学科特色鲜明,专业设置较齐全的高校,长期以来面向市场,注重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应用型人才,所以赢得了较稳定的就业市场。学校特色专业如核科学与技术、核资源、采矿等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达到80%以上,优势专业如临床医学专业在县级医院人才需求量较大,参加本次供需见面会的单位80%来自基层医院。罗成翼建议,当前,大学生既要科学、理性分析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更要在严峻的形势中寻找机遇。大学生埋怨金融危机还不如转变就业观念,合理定位自己的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等多元的就业观,就业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陈健平 席晶 刘静)
全员就业鼓大帆
城市建设学院保持高就业率探秘
在3月21日结束的南华大学2009年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城市建设学院签约或达成意向者10余名,至此,城市建设学院2009届406名毕业生已有近80%正式签约或达成就业意向,其中路桥和岩土等专业签约率已接近100%。近年来,城市建设学院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5%以上,考研率也在逐年攀升。城市建设学院党委副书记邹海贵向记者道出了他们的“秘笈”:千方百计打造全员就业的氛围和模式。所谓众人划桨开大船,各部门、各领域、各项工作、全体师生员工都以“促就业”为指导思想,以“就业率”为风向标来谋事业、谋发展,就业难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一是始终坚持把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率作为直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确定教育教学改革内容的重要依据;坚持把是否有利于学生就业、是否有利于就业率提升作为衡量教育教学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准。
二是建立就业责任制。学院专门出台了《城市建设学院毕业生就业条例》,制定奖惩措施,规定责任制度。学院党政领导是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从领导班子到职能部门,从主管领导到辅导员,从班主任到每名专任教师,都建立了就业进程推进组,按照制定的就业时间表,明确周、月应完成的就业指标,层层推进,加强督促,用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保证最终目标完成。学院还采取院领导分片包干,专职干部包重点难点,班主任包班级,专任教师包具体人,把每名学生的就业工作逐级逐人落实到位。
三是加强就业指导,特别是动员和鼓励广大教职员工广开就业门路,深挖就业信息。一方面,学院积极主动开拓、稳定就业渠道,与中建五局、中核华兴公司等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另一方面,老师们纷纷动用师生、同学、朋友、校友、老乡等多种关系,为毕业生找“婆家”。从院长到普通教职工,人人关心学生的就业,人人为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帮助毕业生找工作已成为城市建设学院全体教职工的自觉行为。
此外,注重学风建设,提升考研率,既是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减轻就业压力、提升就业率的有效途径。城市建设学院2009届毕业生共有98人报考研究生,占学生比例超过24%,上线有62人,上线率达15%,其中给排水051班、环境051班、建工052班等三个班考研上线率超过30%。 (杜文超 李晓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