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专题 >> 正文
卢光琇:七十年,守护初心,追逐梦想!
2020-11-24 文/谭思佳 张雨 摄/王一丹 许俊辉   点击:

2020年11月21日上午9:00,致远讲堂第三期——《七十年,守护一片初心,追逐一个梦想》在南校大礼堂正式开讲。我校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生殖医学与医学遗传学家、我国人类生殖工程创始人之一、“试管婴儿之母”卢光琇教授做客本期致远讲堂。本次讲座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卢教授向南华学子分享我国试管婴儿技术的萌芽与发展历程,讲座的后半部分是提问环节,卢教授在现场为同学们答疑解惑。70年,经过两代人的不懈努力,试管婴儿技术的成熟与推进最终为数万家庭带去了福音。

女娲造人、送子观音,我国对生命的起源与生命创造的过程的探索可以追溯很远。相比之下,通过科学的视角来了解生命形成的过程的历史非常之短。讲座中,卢奶奶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娓娓道来自己和父亲卢惠霖的艰难创业之路,传递出为国人健康优生事业奋斗终生的拳拳赤子之心。她坦言,自己的坚持,来源于对父亲的崇拜,同时也来源于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我们的道路并不平整,但只要人民和国家需要的,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80岁高龄的她依然决心在医疗第一线奋斗不止。

1990年,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动物模型(1990年);

1991年,诞生了国际上第一例经畸形精子分离术治疗后诞生的正常婴儿;

1994年,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精子显微授精动物模型;

1996年,诞生了国内第一批核移植小鼠;

1999年,成就了国际上第一个人类核移植囊胚;

2000年,诞生了国内第一例经超快速冷冻后的冻胚移植试管婴儿。

突破一个个难题,科研进度扎实推进,长时间的“蓄力”,为21世纪的产学研事业起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了技术上的困难,卢光琇教授还讲述了在推进试管婴儿技术的过程中面临的社会舆论的压力:1981年建立人类生殖工程研究室,着手精子库的建立,我国第一个精子库的建立,竟是从模仿牛精子库做起。精子库建立后,还有人写信批评这是“把人当牲口搞”。

所幸经过多年发展与坚持,试管婴儿技术发展到今日,已经日渐成熟。卢光琇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如今了试管婴儿技术的成果:2019年周期数约5.2万个,再创历史新高,鲜胚平均妊娠率达62.3%,月平均治疗量超过国内大多数辅助生殖机构一年的工作量。目前经医院助孕累计出生婴儿超16万。讲座过程中,台下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大家无不被卢奶奶的经历与坚持所感动,“句句真情,干货满满”,在聆听了卢奶奶的讲座后,同学们们纷纷感慨。

讲座的最后是提问环节,虽然已经高达81岁高龄的卢奶奶,却依然坚持了一个多小时为我们答疑解惑,“虽然推进试管婴儿技术的路崎岖不平,但当看到自己的病人生下一个健康的宝宝之后,就比得到什么都感觉还要开心,还要幸福。”在同学提问时卢光琇教授如是说道。

卢光琇教授从医历程中呈现出的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奋斗精神,深深感染了聆听的同学们,激发了同学们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团团希望各位团子们,也要立志以卢教授这样的先进人物为榜样,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明晰历史使命、勇担历史责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