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潮涌大江,澎湃潇湘经济新未来
2014-02-10 团委编辑刘学   点击:

编者按

  这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她的名字曾刻入仿如天书的甲骨文,无数仁人志士在这条河流中寄托他们人生最极致的理想。

  这是一条年轻的河流:一川碧流写意清明上河图,黄金水道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波澜壮阔而又百折不回。

  千百年来,长江一次次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在新的发展坐标上,她开创着一个新的长江时代。

  去年9月,国家发改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启动《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的起草工作。紧接着,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又率队马不停蹄在长江沿线的七省二市进行调研,希望给这个指导意见添些“干货”。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已经在向长江转移,长江经济带正在整体跃升为国家战略。

  对沿江省市而言,这意味着他们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事实上,为了抢占先机,各省市早已衔枚疾进,掀起了新一轮的沿江大开发热潮。而作为湖南省唯一位于长江边的城市——岳阳,更是在2008年就开始谋篇布局,于是我们看到了高标准建设的城陵矶新港、大手笔投资的临港产业新区、高质量编制的《湖南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岳阳用实践证明,唯有“黄金作为”,才能不负“黄金水道”,不负时代使命。

  刷新发展坐标长江经济带跃升为国家战略

  长江,历有“黄金水道”之称,拥有巨大的航运能力。据统计,2012年,长江干线年货运量突破18亿吨,是美国密西西比河的3倍、欧洲莱茵河的5倍,占据全国水路货运量半壁江山。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七省二直辖市。如今,该经济带正迎来新一轮的腾飞——

  2012年,长江经济带七省二市GDP总量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2%,且全部跨越万亿元;

  中国城市GDP最新排名中,长江经济带七省二市在前50强中占据16个席位,其中上海、重庆、武汉、南京分别位居第1、第7、第9和第13位;

  专家预测,在新世纪的战略机遇期内,中国经济的总体增速将保持在8%左右,而长江经济带在未来15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全国经济的平均增速,到2020年前后长江经济带的经济总量将达到全国的50%。

  经济分量的增加和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使得长江流域地位被重新审视,长江经济带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被寄予厚望:

  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考察湖北。站在武汉新港阳逻港区,他深情嘱托: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紧接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1日在国家发改委呈报件上批示:“沿海、沿江先行开发,再向内陆地区梯度推进,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律。请有关方面抓紧落实,深入调研形成指导意见,依托长江这条横贯东西的黄金水道,带动中上游腹地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打造中国经济新的支撑带。”

  9月23日,国家发改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启动了《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研究起草工作。

  10月中旬以来,国家发改委又牵头对长江经济带的9省市进行密集调研,听取各地对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的意见和建议。

  系列举措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已经在向长江转移,长江经济带正在整体跃升为国家战略。

  “与以往的沿海、沿边及西部等区域战略不同,长江经济带战略综合性极强。”专家们分析说,长江经济带不仅位处国土中心,横贯东西、联接南北、通江达海,而且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客观上不仅具有缩小东西差距的物质基础,还具有一肩挑两头的区域特征,将成为推动全国经济东西联动和全面振兴的最佳“战略扁担区”。可以说,长江经济带战略是带动东、中、西部整盘复兴的全局战略。

  同时,纵观世界,大江大河等流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往往对所在国家、地区的竞争力和经济实力有着决定性影响。20世纪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发展推动了美国崛起,莱茵河流域发展促进了法国、德国和荷兰的繁荣。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将为中国经济提供新支撑。而作为湖南长江经济带,也将为潇湘大地带来新的希望,为湖南岳阳输入新的发展动力。

  沿江开发声声急

  黄金水道输送黄金机遇

  沿江各省市对于国家此番再造长江经济带无不感到兴奋,不过该机遇既有共享性,更有竞争性,为了在新一轮发展中占得先机,沿江各省市纷纷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沿江开发形成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格局。

  据了解,湖北省将长江经济带建设作为“两圈一带”战略的重要内容,编制了《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09-2020)》和《湖北长江经济带“十二五”规划》,力争通过十年左右的努力,把湖北长江经济带建成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现代产业密集带、新型城镇连绵带、生态文明示范带和长江中游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江西省继2009年制定出台《关于促进九江沿江开发的若干政策意见》后,2012年5月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推进九江沿江地区“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涉及沿江开发的重大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按低限减半收取,全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向沿江地区优先安排,使用省预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安排,同时,实行项目“飞地”制度,江西省的项目向九江布局,产生的税收与九江市分成,真正做到了举全省之力建设长江经济带;

  安徽省提出了“抓住机遇、开放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的沿江开发思路,大力建设皖江经济带;

  宜昌实施沿江突破战略,引导产业、项目、生产要素向沿江集中,打造沿江万亿经济走廊;无锡跳出老城区,建设太湖新城,城区面积拓展200多平方公里;镇江城市建设今年计划投入1000亿元,推动城市南拓发展,再造一个新镇江;芜湖加快建设江北,推进跨江发展……总之,沿江各省市无不都在放大“沿长江”优势,做活“沿长江”文章。

  坐拥港口兴盛非必然

  全流域视野下的岳阳作为

  岳阳作为湖南唯一通江达海的口岸城市,沿江开发建设可谓是得天独厚。拥有长江163公里黄金海岸线和洞庭湖60%的水域,其中可建港岸线136公里,深水岸线105公里,城陵矶港为长江八大良港之一。1996年,城陵矶港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湖南对外开放的唯一国家一类口岸。目前,城陵矶港省内可凭洞庭湖四水,沟通74个县市,将全省80%的地域与长江大动脉连成一体;省外上可通川渝,下可达长江及沿海各重要港口,辐射川鄂赣皖苏沪等多省市170个县级以上城市。

  加之岳阳境内京广铁路、京广高速、京珠高速复线南北穿梭,荆岳铁路、杭瑞高速等纵横交错,形成水、陆运输的叠加优势,是长江中游仅次于武汉的又一个黄金十字架。

  这一全省乃至全国得天独厚的优势,得到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徐守盛明确提出“打造属于岳阳也属于湖南的长江经济带”。省长杜家毫到湖南工作第一站就深入岳阳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调研指导工作,要求努力培育开放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

  岳阳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也高瞻远瞩,勾勒岳阳的美好未来——

  2009年开始,现任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时任岳阳市委书记易炼红,现任湖南省副省长、时任岳阳市委书记黄兰香,高度重视湖南长江经济带的总体规划,启动建设城陵矶临港新区。

  2013年4月18日,新任岳阳市委书记卿渐伟沿长江岸线考察时要求,“岳阳要依托并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加快发展沿江经济,打造属于湖南的长江经济带,为全省经济发展多作贡献。”

  对岳阳经济发展了然于胸的市长盛荣华多次调研,反复重申:“要通过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做大做旺航运物流业,实现我们的通江达海战略。”

  可以说,岳阳沿江开发的蓝图已经绘就,但是如何将这些战略路径落到实处?岳阳深知,并非拥有自然恩赐就可以坐享其成,并非拥有港口就必然兴旺和发达,必须要积极作为,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沿江开发之路,从而带动湖南经济腹地的发展。于是,从2008年开始,岳阳沿江开发重点谋划了四个篇章:

  以港口建设为龙头,打开大通道。高标准建好了城陵矶港、七里山、道仁矶等六大港区,码头泊位总数达到119个,其中3000吨级以上泊位30个,5000吨级以上2个。城陵矶新港一期工程竣工运营,年集装箱吞吐能力30万标箱,为城陵矶老港区的4倍。2012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大关,成为内陆沿江增长最快的港口,岳阳成为长江沿岸10亿吨级大港城市之一。

  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构筑大园区。重点建设了三大园区。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国家层面,形成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电子光伏等主导产业。临港产业新区于2009年初开始建设,目前已投入近40亿元,基本实现“三年搭骨架”目标,引进的水电八局机电设备制造岳阳基地、硅峰电动汽车等20个项目竣工投产,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经省政府批复成立,列入了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目前,沿江地区以长岭炼化、巴陵石化为龙头的石化产业规模壮大,总产值突破千亿元;以华能电厂为龙头的湘北能源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蒙西至华中煤运通道岳阳段开工建设,岳阳煤炭储备基地、百万千瓦机组发电等项目扎实推进。

  以区域合作为纽带,推进大开放。积极推动和主动融入长江沿岸中心城市和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在2012年与九江、咸宁签订三市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去年又与九江、咸宁、安庆签订了四市战略合作协议,在综合交通、产业发展、航运物流、生态建设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合作交流。

  此外,为科学引领沿江开放开发,岳阳市启动了湖南长江经济带“1+7+1”规划编制。规划范围包括长江沿岸及主要辐射区域的华容县、君山区、临湘市、岳阳县、岳阳楼区、云溪区、经开区、临港产业新区和南湖风景区9个县市区。目前,总体规划已完成了近8万字的研究报告和规划文本初稿,7个专项规划和重大项目库初稿均已编制完成。

  诸多因素制约优势释放

  各方把脉助沿江发展短板变跳板

  岳阳沿江开发除了有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还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力量和心血。

  有专家认为,岳阳沿江地区的开发建设对于转型中的湖南战略意义重大而深远。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由门户城市和中心城市构成的双核结构是区域参与全球竞争的基本单元。可是,回顾湖南省空间发展战略,“九五”期间以建设省会城市长沙为重点,“十五”、“十一五”期间实施以长株潭一体化为增长极,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为发展轴的“一点一线”战略,“十二五”提出率先发展环长株潭城市群,加速崛起大湘南,扶持发展大湘西为主的区域协调战略,基本上延续了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内向型、封闭式空间战略。而岳阳市沿江地区开发建设将依托港口枢纽重塑湖南链接世界的门户,开辟新的产业增长空间和城市化发展空间,促进内生发展模式向内生、外生双向驱动模式转变,增强湖南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

  不过还应看到,与苏、皖、赣、鄂四省相比,湖南省岳阳沿江地区开发战略部署起步较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同处于中部的湖北与安徽沿江地区,与江苏沿江地区差距更为突出。同时,岳阳沿江开发还面临诸多问题。如交通网络建设滞后,目前,沿江交通运输方式单一,集疏运网络建设滞后,没有铁路、高等级公路贯通;到港区的公路等级偏低,缺乏分流的辅助公路及疏港公路。此外,岸线码头整合利用不够,岳阳城陵矶港现有27个1000吨级以上码头泊位,分别由8家中央省属企业管理,这些企业各自为营,管理粗放,有的甚至常年闲置等。

  为把这些“短板”变为“跳板”,进一步释放沿江经济潜力,岳阳社会各界积极把脉开放,甚至推动岳阳沿江地区的开发建设上升到省级议事日程。

  在湖南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加快建设湖南长江经济带成为了岳阳市代表团讨论的焦点。代表们纷纷建议尽快成立湖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搞好顶层设计,出台政策,高位推动;重点要支持岳阳创建国家综合保税区、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和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把岳阳建设成为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桥头堡等。

  在湖南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期间,岳阳市政协主席赖社光等12名省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了《建设长江经济带,打造湖南繁荣点》提案,呼吁借鉴湖北、江西做法,成立以省级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沿江经济带协调领导小组,以沿江163平方公里为主轴,城陵矶临港新区为龙头,产业聚集为重点,新型城镇为支撑,基础设施为突破,生态环境为优势,改革创新为动力,从城镇建设、基础对接、生态保护、产业布局、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同时,在产业布局、土地保障、行政许可、财政金融等方面给临港新区以支持,扶持发展航运物流产业和绿色化工产业。尤其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重点加快打通岳阳连接沿江城市的通道,启动环洞庭湖公路网建设,加快推进岳常、岳望、岳宜高速公路和荆岳铁路建设,启动岳长、长平汨城际铁路、岳吉铁路和岳九、岳常铁路前期工作,支持岳阳机场审批提速。

  该提案得到省委书记徐守盛的高度重视和批示,认为该提案为湖南加快对外开放找准了突破口,对“四化两型”建设、“两个率先”、“两个加快”很有指导意义。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等多个部门专程派人到岳阳征求、反馈承办情况,并认为岳阳市政协为省发改委扩展、充实区域经济思路、规划提供了依据。目前,建设长江经济带多项重要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未来之长江,新形势新挑战!有人曾形象地比喻东部沿海如弓,京广一线如弦,浩浩长江如箭——湖南,恰在引弦扣箭处,责任和使命重大。为此,湖南必须认识到,唯有整合全省和沿江各城市的力量,全局推动湖南长江经济带的建设,才能让“箭”射得更远、更有力,湖南发展才能挂云帆、济沧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