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国家,而就是在当时经济科技落后的条件下,中国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全球第四个成功爆炸原子弹的国家,而50年后的今天,我们坐在礼堂内听取了由戚庆伦将军与李鹰翔教授为我们讲述的中国50年来核工业的发展历程。
10月15日下午,南华大学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50周年的第二场报告会在南校大礼堂召开,第二炮兵原副参谋长、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副理事长戚庆伦将军,“两弹一星”研究专家李鹰翔教授进行主讲。来自13个学院的师生代表聆听了此次报告会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岁月时光。本次报告会由刘升学副校长主持。
在会上,戚庆伦将军,就中国核工业50年发展情况、发展核工业的重要性及核工业的国防地位等方面进行了报告。
李鹰翔教授强调,中国的原子弹研发成功有决策、组织人员、集中科技力量、全国人民的支持等四个“不容易”。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吃饭都成问题,谁也想不到毛主席会决定组织全国搞原子弹,这个决策需要巨大的勇气。当时正值中国开始发展国力时期,需要大量的人才,而苏联又撤走了所有专家,对于仅有的一点科技力量,中国毅然选择将精英队伍安排在原子弹研究的第一线上。而饭都吃不饱的中国人民全力支持了这个决策,他们对于国家的信任,是这场持久战最大的动力。如果中国当年没有搞原子弹,没有发射卫星,就不会有今天中国的国际地位与综合国力。
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两位教授也提出了期盼,并联系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学的讲话勉励我们要“扎扎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努力学习科技知识,修养优良品德,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