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新中国”的理念,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应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要求并结合南华大学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8月22日至8月25日,南华大学“新佑汖环境工程”社会实践团在指导老师桂荣的带领下,前往衡阳市中核集团二七二铀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二七二”)铀尾矿库周边村落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公益活动。
深入走访调研,开展公益宣传
二七二铀尾矿库是目前亚洲铀矿冶系统最大的放射性污染源库,位于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镇,于1963建成并投入使用,数万吨的废石、铀尾砂积存于此。一直以来,当地政府及二七二厂十分重视铀尾矿库周边的环境保护和民生改善工作,但周边居民对铀尾矿库存有一些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社会实践团成员先后走访了位于铀尾矿库周边的兴湘村、南陂村与曙光村,来到村支部,表明来意后,受到村支部人员的热情接待。通过与村委沟通交流,大致了解到尾矿库周边村民居住环境现状以及居民的环保意识。“在农村,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环保意识也不强。”兴湘村村支书郭四清向社会实践团成员说道:“我们村大部分人对铀尾矿库可能存在的放射性污染存在恐慌心理,但对其缺乏准确的认知。”
在村支部人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与铀尾矿库周边的村民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居住环境、家庭情况、健康状况、经济来源等情况。
“我们平时用的水是二七二供应的,但是大家都不敢直接喝,喝水都是从邻村水井打水或购买桶装水,就是担心水里面的某些成分超标。二七二厂有派人来检测过,但是具体结果我们也不清楚。”兴湘村村民王爷爷说。
“我们担心铀尾矿库存在环境安全隐患,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影响,我也知道近些年政府以及二七二厂也在想办法改善环境,也希望他们能够加大治理力度把对周围的村落的威胁降到最小。”南陂村刘大哥对团队成员表达了看法。
其次,团队成员通过发放宣传册、现场答疑解说等方式,挨家挨户向村民们介绍二七二铀尾矿库基本情况和放射性污染的概念及相关防护常识。
“刘大哥,铀尾矿库周边、铀矿山周边、铀矿冶工厂、核电站等都有可能存在放射性,通过内外辐射损害人的免疫系统,其危害程度取决于受不同辐射的时间以及辐射量,只要不超标就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社会实践团成员拿着宣传册耐心的为村民讲解。
对于社会实践团的走访与公益宣讲服务,村民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与肯定。在交流中,我们也深刻感受到村民们迫切地希望居住环境能得到改善。
立足专业知识,实地考察环境。
社会实践团立足于专业知识,采用实地取样分析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二七二铀尾矿库周边环境情况。在考察过程中,团队成员对铀尾矿库周边的池塘、农作物田地间的水土进行取样,共取水样28件,土样22件,植物样20件。后期将在专业实验室对样本中的放射性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以此为依据,咨询放射性污染治理专家的意见,制定放射性污染治理参考方案,同时加强与当地居民的沟通,消除他们心中的疑惑。
与此同时,团队成员发现铀尾矿库周边有多处荒田,杂草丛生。当地居民对铀尾矿库周边的环境表示忧虑,因为怕水土受到污染,村民们选择放弃种植那些离尾矿库比较近的农田与鱼塘,总觉得靠近铀尾矿坝的农田里种出的水稻和蔬菜产出量有别于其他地方。
本次环保公益宣传实践活动增强了村民们的环保意识,让铀尾矿库周边的居民对放射性污染及相关防护常识进行了了解,也让社会实践团成员们认识到了政府职能部门与当地居民沟通的重要性。
同时,本次活动也使社会实践团成员们更深一步地了解到铀尾矿库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并从中体会到团队社会实践的意义所在,更坚定了新时代大学生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深入研究、将公益绿色环保进行到底的决心。
(责任编辑:李泽夏)